不同社交平台人们的信任度与愿意分享隐私程度不同,来看看这份大西洋月刊做的使用者调查吧!

  新闻资讯     |      2023-04-08 08:37:18

当社交媒体悄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现代人也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拱手送上自己的资料。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警惕使用自己的社交帐号,又或者,是否乾脆逃离。

不同社交平台人们的信任度与愿意分享隐私程度不同,来看看这份大西洋月刊做的使用者调查吧!

使用社交媒体的心态与行为

「连接」是 Facebook 的宗旨。「连接人的社交愿景是我的最优先考虑的事情。」4 月听证会前,祖克柏说道。彼时,上千万 Facebook 使用者发现自己的私人资料被洩露给了剑桥分析公司。

不同社交平台人们的信任度与愿意分享隐私程度不同,来看看这份大西洋月刊做的使用者调查吧!

有研究发现,通过近距离的自我暴露,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亲近了。只有人们对于深度使用这些平台没有什么隐私顾虑,社交媒体平才能让人际沟通变得如此紧密。荒谬的是,这些工具创建之初是想让人们保持一定距离地熟络起来。

大西洋月刊资深副主编 Julie Beck 最近开展了一项研究,试图验证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多大程度会审视自己,以及剑桥分析公司丑闻是否影响了他们使用 Facebook 和其他平台的行为。Beck 还与佐治亚理工学院互动式计算专业副教授 Sauvik Das 和密西根大学 Living Online 实验室主管 Sarita Schoenebeck 分享了资料,他们也对部分资料进行了一些基础分析。

当然,这份调查算不上严谨。大西洋月刊通过 Facebook 、Twitter、订阅邮件和会员专案将调查发送给读者,因此不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取样。在 2218 名受访者中,有 82% 的白人,且多数来自美国;女性占比 5 9%,男性为 40%,还有 1% 的其他性别;受访者分布的年龄层也很广泛,但总体上趋于年龄较大的群体。

调查结果显示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乐意/ 不乐意分享的内容、对不同平台的信任程度以及隐私问题如何影响用户行为。除此之外,Beck 还跟进採访了一些读者,了解他们对社交媒体隐私问题的详细看法。

隐私担忧与自我审查

总体来看,78.8%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资讯隐私「非常」或「有一些」担忧;有 82.2% 的人表示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审查。Das 的分析提到,相比年轻群体,年龄较大的人更有可能因为隐私顾虑进行自我审查,不过对于所有年龄群体而言这一比例都有 75% 甚至更多。在这次调查中,「自我审查」被定义为「因为担心隐私洩露,用户会阻止自己发布想要分享的内容」。

27 岁的 David Garvey 是在波士顿工作的一名销售主管,他在剑桥分析公司事件的爆发前就开始注意自我审查。起因是 David 一次将在高中饮酒的照片发在 Facebook ,朋友的母亲看到后跟校长告状。

「通过那件事,我意识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任何内容都会随时被其他人围观。」Garvey 说道,「所以我几乎不怎么发东西了。任何发出去的东西都有可能被公开消费,我儘量避免这种情况,将自己的社交控制在亲密圈子里。」Garvey 表示,他其实并不怎么担心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问题,因为他对自己发布的内容已经够小心了。

社交媒体面临的信任难题

在受访者中, Facebook 目前是使用最多却最不被信任的社交网路,57.9% 的平台使用者表示他们「几乎不信任」Facebook 或「根本不信任」Facebook 对个人资讯隐私安全的保护。受访者对其他的平台如 Twitter、LinkedIn、YouTube、Pinterest、Snapchat 态度各异。其中多数人持中立或不确定的态度, 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 拥有更高的信任度。有几位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 Instagram 属于 Facebook ,但感觉在 Instagram 上分享的大部分是图片,不那么容易会被利用。

剑桥分析公司丑闻的余波

Facebook 一位发言人在邮件中对 Beck 提到,继三月剑桥分析公司丑闻爆发后过去的数月中,公司并未发觉对用户行为有何重大影响。「我们所看到的是,如今人们更多地关心资料隐私,并且明白自己手中的控制权和选择权。」为了让用户更好「控制」自己的帐号隐私, Facebook 提供了更简洁明了的隐私设置,并计画开发「历史记录清理」功能,让用户能删除那些从 Facebook 外部资源收集到的资料。

但也有一些人开始考虑在剑桥分析公司事件后如何使用或是否使用 Facebook 。在 Beck 的调查中,99%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这一事件。如此高的比例当然也不稀奇,毕竟这项调查主要针对大西洋月刊的读者发出,而大西洋月刊密切关注报导了这一丑闻。这其中,有 41.9% 的人表示是因为知道这一新闻所以改变了使用 Facebook 的行为,主要是更加小心对待自己发布的内容。但 Das 提醒,「谈及隐私的时候,人们往往说一套做一套。」

另有一小部分的声音(9.6%)表示,在丑闻爆发后他们删除或冻结了自己的 Facebook 帐号。而剑桥分析公司事件发生后, Facebook 拒绝提供人们平均每月冻结或删除的帐号数量。

芝加哥的一位 Blogger Janice Riggs 在听说该事件后,删除了自己的 Facebook 帐号。「它只是我生活中可以拿掉的一件东西,」她说道,「我不用 Facebook ,也不相信它,所以我乾脆了关了帐号,我丈夫也是。但我也有认识的人表示并不会真正完全弃用 Facebook 。」另外 Riggs 也提到,弄清楚如何删除 Facebook 帐号还是很麻烦的,她最后在穀歌上搜索了不少操作指南。

有一小部分人(25.6%)表示,他们在剑桥分析公司事件后改变了在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行为,主要是变得更小心、发东西更少或更改隐私设置。

私人资讯与原创内容

撇开剑桥分析公司事件的影响,总体上来看,受访者们表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相比 5 年前没那么私人了。共有 60% 的人表示他们发的内容「非常不私人」或「比较不私人」,但也有 25.7% 的人仍维持原样。

2016 年 The Information 报导,至少在 Facebook 上,原创性质的个人分享(相对于发表情包或连结)正在减少。美国新闻学会(API)2015 年的调查发现,千禧一代相比过去更加注重隐私问题。

融入生活的社交媒体

「我认为人们越来越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社交媒体已是生活的一部分。」Das 说道。这一点在他自己身上也有所体现,Das 发现自己会在 Facebook 分享工作更新或重大个人事件,「而以前我只会发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随着社交媒体的新鲜劲过去,实用性变得更强,也许人们会越来越意识到:私人资讯正是使用社交媒体时付出的代价。当然有人对此并不在意。

「如果 Facebook 想提取我的资料来改进整个演算法,那只管去做。」Garvey 说道,「我认为这会给社会带来净效益。这些资料是有价值的,可以从中发现更有建设性的见解,而非有害的。」

「马克· 祖克柏是 Facebook 的天才,」一位居住在加州 98 岁的退休教师 Shirley O'Key 说道,「他有让人钦佩的目标,他想要给世界提供交流沟通的管道。我非常相信他做这些事的诚意。当然他也受阻了,因为人人都在说他没有保护隐私。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世上并没有什么事情是私密的。」

也许人们并非一无所知,只是一时迷茫。Beck 的同事 Alexis Madrigal 指出, Facebook 的发展是不会受阻的,它已经很壮大,对太多人的生活都相当重要,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可以真正影响到它。至少从必要性来说, Facebook 有其独特性。在 Beck 的调查中,大多数的 Facebook 用户(68.6%)表示,如果没有 Facebook ,他们的社交生活受损的状态会是「一点点」、「一般」、「很大」。而对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多数人的态度是,没有它自己的社交生活「一点也不会」遭受损失。

佛罗里达一位 26 岁的零售业工作者 Regina Goodrich 说,过去五年间她冻结自己的 Facebook 帐号有五次左右,但总是忍不住又用了回来。「我很可能是太害怕错过一些事情了。」Goodrich 说道。但她最近又彻底删除了帐号,并非因为剑桥分析公司丑闻,而是 Facebook 让她感到太焦虑了。不过,「隐私担忧也是原因之一。」

然而,在这次调查中大多数人还是反映,他们并不会因为这次丑闻而改变自己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

芝加哥一位元 22 岁的数位行销人员 Taylor Moore 表示, Facebook 是她「主要的社交网路」,她用 Facebook Messenger 比短信还多。「如果我不得不删除某些 app,那删 Facebook 一定会造成重创。」对于剑桥分析公司事件,Moore 认为这更像是一个「违规行为」,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

「剑桥分析公司事件并不是 Facebook 第一次陷入隐私风波。」Schoenebeck 说道,「十年来不断有这样的新闻爆出。每碰上一回,人们似乎都觉得,' 这次是真事,一定要远离 Facebook ‘。但随后人们又忘了这回事。 Facebook 几乎就像一个公共工具,因为人们尤其是成年人觉得,他们必须得用这个东西。所以我认为人们是不会将使用 Facebook 和对它的信任牵扯在一起,毕竟有许多机构和组织都在使用,工作场所、学校、社区中心、教堂等,不用的话人们会错过很多事情。」

儘管对隐私的侵犯会导致一些人彻底退出某些平台,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交媒体的主导地位并不会被撼动。「停止使用现有的平台,回到过去传统的社交方式似乎并不太可能了。」Das 说道,「我们不能停止使用社交媒体,因为它们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社交的方式,至少在这个国家是这样。」

相反,如果我们继续依赖社交媒体用以关係维持,那么损害信任的隐私侵犯行为就有可能导致寒蝉效应。人们并不会放弃社交媒体,但会用得更安静一点、小心一些和不那么私人。而社交媒体对于真实的连接而言,并非是很好的工具。